首页 >> 文化忻州 >>文化忻州 >> 忻州:给文旅产业做加法
详细内容

忻州:给文旅产业做加法

忻州,心灵之舟,坐拥五台山佛教宝库,雄踞着古长城及宁武关、偏头关、雁门关三座关隘,呼吸着芦芽山清新的氧气,流淌着母亲河的血液……

在旅游业发展迎来重大机遇的当下,忻州这座文化旅游资源大市,如何使自己的瑰宝大放异彩呢?

日前,忻州市召开了文化旅游改革发展大会,以改革为主题,提出以旅游为体、文化为魂、改革为招、产业为用、发展为要、富民为本的发展思路,全力推动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全力打造文化旅游战略性支柱产业。

忻州旅游在改革中不断前行,给文化旅游产业做加法正在逐渐显现出积极的作用。

“旅游+交通”融合发展

山再好,水再美,也得让游客进得来、来得顺,这是旅游业发展的先决条件。

忻州在“旅游+交通”融合发展上,一直是早布局早入手,一方面推进“景兴”,一方面促进“富民”。

日前,交通运输部、国家旅游局、国家铁路局、中国民航局、中国铁路总公司、国家开发银行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的出台为忻州的旅游发展更加指明了方向。

“要以构建‘十字型’高铁枢纽为目标。向南推进原平-太原段年内运营,结束忻州市不通高铁的历史;向北推进原平-大同段加快建设;向东争取保定-五台-忻州高铁开工;向西争取列入国家中长期规划。”忻州市委书记李俊明对记者说。

近年来,忻州市以构建“十字型”高铁枢纽为目标,依托高铁、高速公路、民航等凸显忻州的地理优势,极大地融合了文旅产业的发展。

在打通全市交通关节上,忻州将加快完善“两横三纵一环”高速公路网络,灵河高速原平至神池段已经开通,忻定、忻原大道今年开工,以旅游路为重点的“六路并举”将有力地改变忻州旅游现状。同时,忻州将继续推动五台山机场航空口岸开放,构建立体综合交通体系。

此外,太原到北京K601、K602次列车已正式冠名为“五台山号”旅游列车。这是忻州旅游借助交通的力量,进一步扩大影响力的一项重要举措。

“旅游+金融”推动发展

旅游业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忻州旅游是一座富矿,正在吸引着各类金融机构的投资。

2月28日,忻州市政府与山西高新普惠旅游文化发展公司和山西高新普惠控股集团签署三方合作协议,约定共同出资发起成立首期规模20亿元的文旅产业投资基金。这是我省成立的第一只市级文旅投资基金。

在启动基金注册的同时,忻州市还将会同普惠旅游、上市公司等组建混合所有制旅游投资经营平台公司,以该平台公司为抓手,以基金为支撑,启动忻州市旅游资源整合提升工程,加快市级全域旅游格局形成。

今后,忻州市将在五台山景区和其他区域摆开文旅资源整合打造和文旅资本运作两个主战场。

“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一手抓旅游景区(景点)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一手抓旅游金融创新,决心用开放的心态、资本运作的理念,走政企联手、市场化运作的路子,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全市文化旅游产业搞上来,把旅游景区推上快速发展轨道,真正把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成为忻州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忻州市长郑连生说。

此外,忻州市还将发挥好忻州汇丰文旅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基金的作用,加大财政对文化旅游事业的资本投入,鼓励各类资本进入旅游业,依法采取项目特许权、运营权、收费权质押担保等方式融资,彻底解决景区开发建设资金不足问题。

“旅游+文化”优化发展

讲好忻州故事,要以文促旅、以旅载文。该市通过全域内全民参与、多途径多方式组合推荐,来展现忻州的地域文化魅力。

佛教、长城、黄河、红色、竞技、民俗等文化元素是忻州旅游文化富矿的“内核”,以延伸文化内涵提升旅游品质。

忻州拥有“摔跤之乡”、“中国八音之乡”、“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文化名片,这些也都是忻州文化旅游的“内核”。

如何深入挖掘这些文化“内核”,使更多人看到呢?

近年来,忻州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涌现出一批热爱艺术的本土导演、作家,他们在深入挖掘本土文化,展示忻州人文风貌,展现忻州美景,凸显忻州特色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3月2日,由代县本土作家郎眉存、军旅作家崔玉军编剧的抗战题材电影《长城谣》在国家5A级景区雁门关开机。影片将在代县雁门关景区、太和岭口窑洞、阳明堡飞机场遗址、峨口富村、石岗村等地取景,融入大量的代县地域民俗元素,对促进代县乃至忻州的红色旅游具有重要意义。

3月5日,《五台山》旅游文化连环画丛书成功出版,该丛书通过连环画的艺术形式讲述了五台山的传说故事,开辟了五台山对外宣传的新途径。展示忻州,描绘忻州,宣传忻州,讲好忻州故事。近年来,一大批文艺、影视、图书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忻州的风土人情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忻州文旅产业发展开辟了多角度视窗。

“旅游+产业”促进发展

文旅产业发展离不开旅游资源的品牌效应,忻州文旅产业是一个急待挖掘的聚宝盆。

近年来,忻州文旅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在这次文化旅游改革发展大会上,忻州市明确了要坚持大视野谋划、大产业策划、大项目推动、大企业引领,以最好的资源、最优的环境、最大的决心引进战略投资者,不仅要引进项目、投资,而且要引进先进理念、专业人才、管理团队、产业模式,以及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大开发、大发展。

“把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建设作为项目观摩、项目考核和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一个重点,以项目建设带动产品升级、服务升级。”市委书记李俊明对文旅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做好文旅产业的发展,忻州正在加快推进旅游景区(景点)管理体制改革,按照省委、省政府相关意见和实施方案,坚持六种模式路径、三大类改革措施和三类指导意见,坚持“一景一策”,高标准高质量按期完成改革创新任务。

同时,该市将通过产业化和扩大群众参与度,大力发展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实施文化旅游网店“蜂群”战略,着力把忻州打造成为旅游创客基地。

“我们要加快项目建设,抓紧引进一批战略投资者、经营主体,围绕全域旅游策划落实开工一批项目,打造一批特色景区景点。”市长郑连生针对旅游产业项目建设说。

乘着改革的东风,“旅游+”正在有力地推动着忻州旅游的发展。目前,该市认真推进景区(景点)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以创新为突破口,创新机制,培育市场,整合优势,加强融合,全面推进忻州由文化旅游资源大市向文化旅游产业强市转变,将忻州打造成为山西旅游重要集散地、京津冀后花园、中国旅游重要目的地和世界旅游重要节点城市。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