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要专题 >>党史学习教育专题 >> 永不忘记海外挚友
详细内容

永不忘记海外挚友

  马克思曾说:“人的生活离不开友谊,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谊是不容易的。友谊需要真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离不开友谊。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无数国际友人发扬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热情、无私地帮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与中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融为一体。有的国际友人数十年如一日为党的事业奔走操劳,有的国际友人加入中国国籍,有的国际友人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有的国际友人甚至为中国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单伟编著的《志同道合:中国共产党的海外挚友》一书,选择了热爱中国和中国人民、长期坚持对中国友好,与中国共产党积极合作并对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作出突出贡献的18位国际友人——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等纪念文章和讲话中提到的白求恩、斯诺、史沫特莱、斯特朗等;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抗战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到的柯棣华、贝熙叶、汉斯·希伯等;获得“中国改革友谊奖章”的大平正芳、萨马兰奇、松下幸之助等;“中国缘十大国际友人”网络评选中获选的爱泼斯坦、路易·艾黎、阿尔希波夫、平松守彦等。他们来自不同国家、地区、行业,年纪也不尽相同,很多人来了就不曾离开,将中国视为心目中的理想之地和心灵家园;有些国际友人在帮助中国度过革命和内战的艰难岁月后,不顾中国仍处于艰难时期,选择了中国作为他们的“第二故乡”,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亲密合作,建立了命运与共、历久弥坚的伟大友谊。

  大家耳熟能详的几位国际友人曾这样表达并践行自己的心语——

  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胸外科专家白求恩:我现在到中国去,是因为我觉得那是最迫切需要去的地方,那是我能够更有用的地方。

  新中国卫生事业的先驱、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加入中国国籍的外国人马海德:从此,我能够以主人翁的身份,而不是作为一个客人置身于这场伟大的解放事业之中,我感到极大的愉快。

  美国新闻记者、作家、社会活动家史沫特莱:我到过很多很多国家,但无论到哪儿,我总归是一个外国人。只有当我在中国的时候,我就不感到自己是外国人了。不知道是什么缘故。在那儿,我总认为自己是中国人民的一员。我仿佛已经生根在那块土地上了。

  印度医生柯棣华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我宣誓为反对法西斯斗争的胜利,为实现共产主义,我要将我的一切包括我的生命献给这壮丽的事业。

  斯诺留下了把部分骨灰“安葬在中国的土地上”的遗愿。1973年10月19日,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周恩来亲自参加了斯诺骨灰安放仪式。

  “远道而来的朋友”,受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高度的敬重。党和国家领导人在重大庆祝和纪念活动中对他们表达了真诚的感谢和纪念;中国人民在国际友人生日时对其祝福、逝世时表示哀悼、诞辰日时举行纪念活动;国家还为外国友人设立颁发了各种荣誉奖章。

  单伟说,编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要向以他们为代表的众多国际友人表达崇高的敬意。这是决不能被忽视和遗忘的历史。品读国际友人的感人故事,感受他们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精神风范,从特定视角感受百年党史的艰辛历程、巨大变化、辉煌成就,对促进中外交流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更为深远的时代意义。


 

发布时间:2021-09-21 19:03:11 来源:人民网

seo seo